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报告(2014)_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

内容节选

市场法治篇 报告一 聚焦资源市场权益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合力推动国土资源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孙英辉,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研究员。 孙英辉 一、关于国土资源法治与土地制度改革定位和重点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改革土地制度,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地位十分显要,分量相当厚重,要求非常紧迫。我们认为,这是中央着眼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期盼为根本,审时度势作出的正确决策。必须快速跟进,准确把握,稳妥落实。可以说,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已经被推到非改不可、非大改不可、非根本改不可的历史转折点;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根本出路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索改革路线,提升改革成果,把中央精神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加快法治国土建设,使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利改革,章从发展。 土地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和目标应当是,建立权属清晰、权能完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置公平、流转顺畅,利用节约、保护有效,和谐安全、持续发展,便捷规范、与时俱进的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这就必须牢固树立新型资源观、市场观、权益观,科学做好顶层设计,精心区分轻重缓急,始终瞄准改革目标,确定实施路线方法,积极稳妥持续推进。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当前,应当按照中央规定的基本路线,谋划我们具体的实施步骤,实事求是落实,扎扎实实推进。重点应从以下三个问题上寻求突破。 (一)以新型资源观为引导,把握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双红线”内在联系,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资源法治体系 1.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互为一体、高度统一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快推进我国资源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着眼点和落脚点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唯一正确抉择。其基本要义就是,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其中,资源与环境是基础和前提,人口是关键,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标。只有合理控制人口数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人类才能最终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2014年3月,张高丽副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视察时强调“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保护,所有的山山水水都要规划好、利用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多年不断深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交相呼应、协同并举,使我国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内涵、目标、举措等都得以进一步创新发展,为我国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注入强大动力。 放眼世界维度,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融合逐步深化。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农地尤其是耕地保护的力度,其背后的动因除了维护食物安全外,进一步转向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主要动因,而这已经成为农地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着眼点和落脚点。从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来讲,必须始终把严格保护耕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进一步赋予耕地保护红线新能量,在做好数量管控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尽快步入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保护的轨道上来。 2.以资源环境承载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手段,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坚守“红线”刚性约束,创新城镇化战略、模式和格局,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总路线图 城镇化是人口转移、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人口空间布局、社会关系、组织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等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不断变革与重塑。新形势下,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受到水、土、大气、地质等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以及规划、技术、法治等制度环境的软约束,闯关突围的难度前所未有,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总框架下,以坚守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双红线”为基础,以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着力点,以法治体系建设手段为保障,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是把握可持续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好整体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两者的关系、统筹把握好人口聚集、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协调关系,立足特殊国情、特殊阶段,以严格坚守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为底线,以加快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为切入点,科学制定符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水平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模式,坚决防止和避免城镇化的“大跃进”,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关键是把握科学的空间规划管控。从理论上看,区域经济是一种空间现象,是区位、功能和设施三者在空间上的投影。城镇化是区域经济格局演进的一种实现方式和表现形态,其中人口、经济、国土空间是基本三要素。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1. 信息
  2. 共同努力 勇攀高峰 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代序)
  3. 第一部分总报告
  4. 第二部分专题报告
  5. 产权法治篇
  6. 市场法治篇
  7. 法治监督篇
  8. 地方法治篇
  9. 不动产登记篇
  10. 第三部分国土资源法律评价与解读
  11. 报告二 矿业权交易机构建设制度实施后评估
  12. 报告三 国土资源行政强制权配置方式转变研判分析
  13. 附录
  14. 编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