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讨好任何人_滑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滑洋

内容节选

第2章无条件地附和别人,是一种本能 心悦是一名28岁的白领,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平心而论,她是个很有深度的女孩子。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问题困扰着她,就是很难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明明渴望下班后能回家泡个热水澡、看看书,悠闲度过安宁的夜晚,但是当同事邀请她一起去逛街、唱歌的时候,她就是无法告诉对方自己其实很想安静地一个人待着,这才是自己真正享受和想做的事情。最终说出口的,只有对同事邀请“好呀好呀”的附和。 和家人、朋友出去吃饭,明明心里很想试试那一道清甜的桂花糖藕,但是当别人问她“来一份酸辣刺激的酸菜鱼如何”的时候,心悦总是说:“好呀,你来点就好了,我什么都吃的。” 在工作上心悦也有非常多自己的想法,但从来没提出过。总是领导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让她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好、好、好”“行、行、行”,从不提出异议。 一方面,心悦总是告诉自己:“不能表达真实想法,自己也没遭受什么损失呀。”和同事下班后出去逛街,顶多就是一周一两次的事情,维系和同事的友好关系,也是应该做的事情,忍忍就过去了。喜欢吃“桂花糖藕”,下次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去吃就好了,大家在一起就是要相互迁就嘛。领导的职能就是指挥工作,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不一定被采纳,何必浪费时间呢?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另一方面,心悦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太舒服,经常觉得压抑,身边没有值得信赖的朋友,偶尔会莫名体验到愤怒、羞耻、恐惧的感受。总而言之,就是一种被困住、活得很不顺畅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左思右想,她也没能将这份心灵的痛苦与“无条件地附和别人”这件事情联系起来。 关键词:压抑自我 “无条件附和别人”的本质是一种对自我的压抑。你有自己的喜好、观点,却因为种种原因从不说出口,这是你对自己主见的压抑。你生来喜欢安静,却为了“合群”而积极地社交,这是你对自己个性的压抑。你完全有能力光芒四射地展示自己,却选择了默默无闻,这是你对自己锋芒的压抑。 生命的本能是向外拓展,只要你看过种子如何发芽就会明白这个道理。而无条件附和这一讨好型人格的表现,就好像千斤大石压在想要舒展自我的种子之上,压在讨好者的胸口,让你毫无喘息的余地。 被压抑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很危险 人的行为总是遵照着“趋利避害”的原则,“无条件附和别人”这一行为也不例外。你之所以允许它存在,就是因为“无条件地附和”给你带来了得以避免羞耻、压力与恐惧的“好处”。 回避羞耻感 只要一个人表达自己,就必然要面对他人否定自己提议、不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可能性。比如,只要心悦说:“我想吃桂花糖藕。”别人就可能拒绝她说:“桂花糖藕有什么好吃的,甜得掉牙。”只要心悦说:“对这个工作,我有一个更高效的思路。”老板就可能在听过她的想法后说:“你的想法太幼稚了,干好自己的工作吧,年轻人还是需要历练,少说话多做事!”这样的回应虽然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却可以带给你巨大的羞耻感。为了回避这份羞耻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说出自己的想法,无条件地附和别人。 你不希望感到羞耻的愿望很好,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按照你想象的这般回应,无条件附和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应对方式。但现实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给出令你羞耻的回应,而你却认为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并在面对所有人的时候都采取了这种策略。 这种预期主要来自你旧有的“客体经验”,也就是你生命早期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相处经历。讨好者往往拥有的这样一类“有毒”的父母,他们对于孩子的想法与需要总是持一种粗暴的否定态度。孩子说:“我想要买橡皮泥。”“有毒”的父母就借题发挥说:“橡皮泥!橡皮泥!你看你错字连篇的作文,还好意思要橡皮泥?”孩子说:“电视上讲吃味精有害健康,我们家的菜不应该放这个。”“有毒”的父母就会极尽挖苦地说:“你又懂了?你都吃了12年放味精的菜了,还委屈你了不成?不放味精怎么做菜,你倒是挺讲究,你怎么不上天呢?”孩子只是想要橡皮泥,只是想要分享自己刚刚获知的一种饮食理念,收到的却是父母的挖苦与讽刺,是“我比你高明”的强烈暗示,感受到的是极大的羞耻感。这种经验会一直留存在人的心中,并让你本能地成为一个从不表达自己、无条件附和别人的讨好者。 而讨好者的孩子往往也不愿与讨好者沟通,也是这种客体关系的延续。童年时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是如何极尽所能地否定孩子的看法与需要,长大后很自然地你就会在自己孩子身上学以致用,你的孩子也将成为下一个“沉默”的讨好者,未被疗愈的伤痛会在一代一代人中传递。如果你读到了这里,那么就将下一个翻书的动作当作我和你的握手礼吧:“谢谢你下定决心,让讨好型人格的痛苦在你这里终止。当你疗愈了自己,就是疗愈了你的整个家族。” 缓解压力感 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就意味着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如果你在工作上发表了自己的主见,就意味着你必须有能力把它做出来,而且效果还要好。如果你在聚会中说出自己想吃什么的意愿,就要......

  1. 信息
  2. 内容提要
  3. 前言 我们本可以活得不这么累
  4. 讨好型人格诊断测试
  5. 诊断结果
  6. 第1章 拒绝别人就心慌
  7. 第2章 无条件地附和别人,是一种本能
  8. 第3章 让我提要求,不如“杀”了我
  9. 第4章 不等别人说,主动行方便
  10. 第5章 我做的,都是别人期待的
  11. 第6章 停不下来的微笑
  12. 第7章 没人见过我发脾气的样子
  13. 第8章 “吾日三省吾身”的积极践行者
  14. 第9章 终身成长的秘籍:SELF心理自助疗法
  15.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