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间与新动能:数字经济发展洞察_王星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星

内容节选

第三章 数字经济发展载体:智慧城市建设运营 智慧城市是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它以城市智能网络设施为基础,通过感知、分析和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关键信息,对各种需求进行智能响应。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旨在全面提升城市运营管理效率、提高政务管理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兴行业动力,最终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2008年,IBM总裁在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中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迅速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热点话题,并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随着全球城市规模的持续、加速扩张,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制高点。许多国家和地区认识到智慧城市理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相继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覆盖我国电力、交通、医疗等众多行业,以及政务、商业、生活等多个领域。 3.1 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总体情况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2008—2014年:智慧城市进入中国,各地单独开展试点 2008年,我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程,开启智慧城市发展探索之路。2008—2014年,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各部门、各地方独立推进,呈现相对分散与无序的特点。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于2013—2014年陆续公布三批试点工程,试点数量总计达到290个。 2014—2015年:部委协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我国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各个条线部门开始协同指导各地方的智慧城市相关建设工程。同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5—2017年:智慧城市成为国家级战略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智慧城市应该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智慧城市逐步成为国家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和顶层设计的重要战略抉择。 2017—2020年:智慧城市建设上升至新的战略高度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等概念。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随着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等概念的提出与扩展,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上升至新的战略高度。 2020年—至今: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2020年11月,上海市委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2021年2月,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省内数字化改革工作,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和落地。目前,中国已打造多个智慧城市群,工程数量全球领先。Deloitte公司2019年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2.0:人工智能引领新风向》报告指出,中国在建智慧城市数量近500个,占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数量的一半。截至2020年4月,各部委公布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达到749个。 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自上而下、跨部门、跨行业、跨平台、跨层级等特点。 政府主导建设运营 政府管理类、公共基础类、纯公益类等不适宜市场化或者明确缺乏商业模式项目,一般由政府主导建设运营。在投资方式上,可选择财政一次性支付、分期购买赎回等方式。在运营维护上,针对政府运营维护能力不足的情况,一般引入专业运营维护服务机构,按照政府授权开展运维服务。在此种模式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资金完全来自政府财政预算,包括信息化预算资金或者信息化专项资金。此种模式下外包、政府自建均可,大多数政府方采取外包,少数有建设能力的政府方采取政府自建。 外包一般采用项目换产业模式。地方政府采取外包时,也会兼顾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聚焦城市重点发展产业,以设置项目模式吸引投资,发展壮大重点产业。例如,将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运营中心(IOC)等关联项目组合打包,形成有影响力和规模效应的产业工程。可通过引进制造型企业、承接总包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年向该公司支付费用。引进平台公司需要本地化运营,招聘本地化人才,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获得持续的培训,优化本地人才结构,同时引进公司的本地化技术能力,带动产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政府自建通常采用本地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孵化模式。具体而言,由政府主导成立本地化的国资控股公司(如“××大数据集团公司”“数字××有限公司”“××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公司承担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建设、开发、运营及维护等全方位职责。它们通......

  1. 信息
  2. 前言
  3. 第一章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系统与产业空间
  4. 第二章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经济高质量发展
  5. 第三章 数字经济发展载体:智慧城市建设运营
  6. 第四章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与成效评价
  7. 第五章 新形势下平台经济创新发展
  8. 第六章 数据要素加速融入社会化大生产
  9. 第七章 开辟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新格局
  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