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心理测评手册_彭凯平;孙沛;倪士光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彭凯平;孙沛;倪士光 主编

内容节选

六、智慧 Wisdom 9.测评工具研发成果参见: 1.唐宁玉,郑兴山,张静抒,付佳.(2010).文化智力的构思和准则关联效度研究.心理科学,33(2):485—489. 2.王琦琪,唐宁玉,孟慧.(2008).文化智力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结构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2(9):654—657. 3.肖芬,张建民.(2012).文化智力:个体差异与跨文化适应关系研究新视角.中南财经政治大学学报,4:16—22. 文化智力量表(CQS) 周凌霄 孙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文化智力量表(Cultural Intelligence Scale,CQS)由Ang等人(2004)编制,广泛应用于文化智力的研究,是文化智力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有4个维度20个条目。国内已有针对大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中文版文化智力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1.理论背景 文化智力(Cultural Intelligence,CQ)是一种有效适应跨文化情境的综合能力(王玉珏,2014)。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个体在不同文化情境下的适应能力(即文化智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文化智力及其不同维度对社会文化适应、决策、个体任务绩效等都有积极影响(Ang et al.,2007)。 Earley和Ang(2003,2008)将文化智力定义为个体有效应对多元文化情境的能力,并提出文化智力包括元认知(metacognitive,MC)、认知(cognitive,COG)、动机(motivational,MOT)以及行为(behavior,BEH)4个维度。元认知文化智力指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对文化的觉知水平;认知文化智力指个体从教育和个人经验中得到的关于不同文化规范、实践以及风俗的知识;动机文化智力反映了个体将注意和精力集中于学习如何在具有文化差异的情境中有效应对的能力;行为文化智力反映了个体在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动时显示出合适的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能力。 文化智力的测量方法包括心理测量与非心理测量(Ng & Earley,2006;高中华,李超平,2009)。心理测量方法一般采用问卷的形式;非心理测量方法包括评价中心以及临床评估(高中华,李超平,2009)。 2.内容简介 文化智力量表由Ang等人(2004)编制,共20个条目,4个条目测量元认知的文化智力,6个条目测量认知的文化智力,5个条目测量动机的文化智力,5个条目测量行为的文化智力。Likert 7级计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 国内已有针对大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中文版文化智力量表。较有代表性的有王琦琪、唐宁玉和孟慧(2008)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中文版本,保留了原问卷的全部条目;唐宁玉等人(2010)使用原问卷的全部条目,对具有跨文化工作经历背景的中国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测量;肖芬和张建民(2012)删除交叉、重复的内容,并对表述不准确的条目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中文版的文化智力量表,修订后的中文版依然包含元认知、认知、动机与行为四个维度。 3.实施或使用方法 按照经典心理测量学的使用规范来实施。 4.计分方法与解释 各条目均为正向计分。元认知文化智力有4个条目;认知文化智力有6个条目;动机文化智力有5个条目;行为文化智力有5个条目。测量指标是条目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文化智力水平越高。量表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个体的文化智力,有助于组织选派跨文化工作人员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和能力开发(肖芬、张建民,2012)。 5.信度与效度 以王琦琪、唐宁玉和孟慧的研究为例,采用Ang等人(2004)编制的文化智力量表情绪智力问卷以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00位本科生与研究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351份。中文版文化智力量表采用“往返翻译法”,经过团队与专家讨论和修改,最终得到翻译的中文版本,进行信效度检验。将351份数据按照奇偶排序进行分半,对176份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分析出的四个成分与英文版四因素完全吻合,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35%;对剩下的175个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构效度,结果显示,四因素模型多个拟合指数都在0.95以上。对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3;元认知、认知、动机和行为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7、0.86、0.88和0.89。 肖芬和张建民(2012)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删除了交叉、重复的内容,并选择具有国际经历的员工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12份。结果显示,修订后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9;将样本分半,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四个共同因子,总变异解释累计81.002%,旋转后分成矩阵发现四个主成分,与英文版四因素吻合;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标也都达到......

  1. 信息
  2. 前言
  3. 编委会
  4. 绪论
  5. 第一部分 积极人格与个体差异
  6. 一、希望
  7. 二、幽默感
  8. 三、心理弹性
  9. 四、坚毅
  10. 五、优势
  11. 第二部分 积极认知状态和过程
  12. 一、生命意义
  13. 二、习得性乐观
  14. 三、正念
  15. 四、流畅感
  16. 五、职业自我效能感
  17. 六、智慧
  18. 七、应对方式
  19. 八、问题解决
  20. 九、其他
  21. 第三部分 积极情绪状态和过程
  22. 一、积极情绪
  23. 二、自尊
  24. 三、情绪智力与情绪调节
  25. 四、主观幸福感
  26. 第四部分 积极关系
  27. 一、感恩
  28. 二、同理心
  29. 三、依恋与爱情
  30. 四、宽恕
  31. 五、其他
  32. 第五部分 积极教育与幸福结果
  33. 第六部分 积极组织与领导力
  34.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