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物联网医学_白春学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白春学 主编
内容节选
第五节物联网医学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肺结节为影像学中表现为单一或多发的类圆形肺实变影,周围包绕着正常肺组织,而没有淋巴结病变或肺不张。早期的定义将6cm之内的结节都归为肺部结节,目前认为3cm内的病变才可认定为肺结节,对于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单个孤立性肺结节的概率约为1‰~2‰,其中约90%仅仅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体检者发现。肺结节的恶变率在不同地域人群中有很大差异,在不同人种之间无直接可比性。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应用以前,钙化或非钙化肺结节的恶性率为10%~68%。1963年美国一项半数小于50岁的研究结果表明,肺部结节的恶性率为35%,感染性肉芽肿检出率占53%。亚组分析表明,50岁以上者恶性结节发生率为56%,肉芽肿为30%。年龄小于35岁的受检者中,仅有3例被检出恶性结节,其中一例为早期肺癌。通过CT检测出的良性钙化结节概率约为56%~100%,高于恶性结节检出率。美国另一项360例年龄约为65岁的大部分为男性吸烟者的研究中,CT发现恶性结节为79%,比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60%有明显提高,但比1990年至1994年期间的100%检出率要低。 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如果来自地方性肉芽肿性疾病(结核、组织胞浆菌病和球孢子菌病等高发区域)高发区,恶性肺结节的检出率低得多。一项美国空军医学中心体检发现,137例阳性发现受检者中仅22例(16%)为恶性肺结节,103例(75%)为肉芽肿,其中53例由地方性组织胞浆菌病引起。在这些患者中,大部分(77%)受检者年龄小于45岁,小于35岁的受检者中没有检出恶性肺结节。而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核病和真菌病仍需要作为鉴别诊断的主要内容。 中国肺癌5年存活率低的原因主要与缺乏筛查、缺乏科学鉴别诊断方法、缺乏统一判读标准、缺乏多学科专家会诊有关。虽然目前的医疗模式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物联网医学技术可以纠正这些缺陷,并为此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因为物联网医学技术具有其特有的联网、信息挖掘和拓展功能,不但适合肺结节筛查、方便信息采集和储存,而且还具有可对收集的海量信息深度挖掘,进行科学鉴别诊断的特殊功能,同时有利于联合云中专家多学科会诊,利于诊断、鉴别诊断和随访跟踪。 一、应用适应证 适应证为无症状体检时或有症状就诊时发现的肺部结节,特别是肺部孤立性结节。影像学发现的肺孤立性结节一直是临床中常见的诊断难点。其中最难确定的是结节为良性还是为恶性。在发现了肺孤立结节后,常会采取以下手段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1)通过系列CT检查以明确结节性质; (2)采用影像学和(或)活检诊断方法; (3)手术切除。 对于难以定性者,进一步鉴别诊断依赖于影像学表现、流行病学、手术风险评估以及患者个人意愿。一方面,手术切除早期恶性结节是目前最好的根治手段;但另一方面,误认良性结节为恶性而手术切除又增加了因手术并发症而引起的死亡率或致残率。为此,有必要以以往的肺结节鉴别诊断经验为基础,为解决这一问题规范相应的诊断措施。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系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避免误将良性结节诊断为恶性结节而进行开胸手术,或者将有手术机会的早期肺癌漏诊,遗恨终生。 二、条件要求 (一)硬件要求 1.云设备 建立云、分云或租用云计算设备(图3-7),可以接收开放端口的医院传来的信息,并进行海量信息挖掘和储存患者资料,供诊断分析和随访之用。 图3-7 云设备框架图 2.端设备 包括CT设备和可移动IT设备和无线和有线传输的传感器。 (1)CT设备; (2)可移动IT设备:具有可下载使用客户端软件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可移动设备之一即可(图3-8),与管理员或医务人员保持沟通。 图3-8 医师端与患者端的软件界面示意图 (二)软件要求 包括CT和物联网医学平台管理软件、医师用软件和患者软件。在软件的设计上需要兼顾上传信息与随访管理多种要求,同时兼顾易操作性、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 1.管理软件 用于医学中心或者分中心、平台技术支持方。可对CT、用户端进行实时管理、授权准入;数据提取、分析、挖掘;用户培训;故障排查等。 2.医护人员软件 建立个人账户后可实时查看管理患者的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和随访;分析患者数据和临床资料,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3.患者软件 建立个人账户,可以输入相关信息并上传至云平台与管理者和医师交流。反馈病情变化、治疗效果,接受健康宣教等。 三、实施方案 (一)培训相关人员 1.医护人员训练 掌握肺结节的病因、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同时了解物联网医学技术海量信息深度挖掘的特有功能,以及解读结果的专业知识。 2.教育患者 了解肺结节的病因、如何方便地应用物联网医学技术输入、吸烟史、个人和家族肿瘤史等危险因素,......
- 信息
- 序
- 自 序
- 前 言
- 第一章 概 论
- 第一节 为何需要物联网医学
- 第二节 现代物联网医学
- 第三节 未来的物联网医学
- 第二章 物联网医学基础知
- 第一节 物联网医学应用管理平台
- 第二节 患者无线监测技术
- 第三节 医学信息处理技术
- 第四节 物联网医学医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技术
- 第三章 物联网医学临床应用
- 第一节 物联网医学放射学诊断应用
- 第二节 物联网医学肺功能诊断应用
- 第三节 物联网医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 第四节 物联网医学心电监测应用
- 第五节 物联网医学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第六节 物联网医学在呼吸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 第七节 物联网医学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
- 第八节 物联网医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 第九节 物联网医学在高血压诊疗中的应用
- 第十节 物联网医学在糖尿病诊疗中的应用
- 第十一节 物联网医学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
- 第十二节 物联网医学在哮喘诊疗中的应用
- 第四章 物联网医学护理应用
- 第一节 物联网医学家庭护理
- 第二节 物联网保健医学
- 第三节 物联网医学老年保健
- 第四节 物联网医学社区应用
- 第五章 物联网医学其他应用
- 第一节 物联网医学预防应用
- 第二节 物联网医学体检
- 第三节 物联网医学临床试验
- 第四节 物联网医学会议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