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提问_【日】上阪彻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上阪彻
内容节选
破冰行为是否必要 对方未必想聊日常或杂谈 我有位相熟的企业家,曾跟我一起到国外出差,并就采访一事对我抱怨: “有的记者明明是来采访,却在一开头跟我聊天气,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用这位社长的话来说,做生意的人,一分一秒都很宝贵,不想浪费在天气这种无聊的话题上。记者用这个话题作开场白,也给他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他会怀疑这个人不专业…… 那位记者想必没有恶意。大概是觉得,一开场就直入主题有些突兀,所以想用闲聊破冰(缓和现场的紧张气氛,营造轻松的聊天环境),刚好那天天气不错,就直接拿来作为话题了。 不过,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是对方主动发起话题倒无妨,但很少有人希望如此。 要知道,受访者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的,不可能配合你随随便便扯出的话题。 也许你认为破冰行为能帮助双方顺利进入对话,但这是一厢情愿,对方很可能并不愿意。 除了天气,还有股价、社会状况、热点事件等。不少人认为破冰行为有助于放松情绪,进入对话,但我觉得大可不必。 首先,天气、时事等话题本身难以持续。时事话题也不适合摆到桌面上谈。 如果是跟了解自己的家人、朋友聊天还好,但面对不熟悉的人,很难吐露真实的想法。 另外,就算针对时事发表各自的看法,话题也很难扩展,无法衔接到下一个问题。 线上交流可从背景中寻找话题 除了日常闲聊,也有人把对公司的评价作为开场白。这类对话也无法持续。“贵公司真气派啊”“入口修得真大”,听到这类平淡无奇的评价,对方也不知道作何反应。 不仅如此,对方可能还会觉得你实在没话可说,才随便敷衍两句,又或是认为你在浪费时间。 除非对公司的评价能过渡到下个问题,效果会大不一样。 “刚才在您办公室看到的×××,请问有什么来历吗?” “这栋楼设计得真是漂亮啊,不知是哪家公司的手笔?” “贵公司的环境真是通透啊,阳光直接倾泻入内,是出于什么特殊的考量吗?” 不必想着破冰,如果确实对某些事物感到惊讶、赞叹,就像上面那样,把感想转化为问题,再抛给对方。这是可行的。 反过来,如果对方所处的办公环境一看就令人惊奇,你却不作任何反应,也难保不会令对方失望。 顺带一提,我采访时,除非特别需要(或聊两句更好),几乎不会跟对方闲谈,直接就进入主题。这其实并不影响采访质量,对方也不会因此困扰。 不过,线上沟通的情况就难说了。因为线上沟通是静止不动的,双方也不会交换名片,没有任何当面交流会出现的“停顿”。遇到这种情......
- 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如何理解“引导能力”
- 沟通并非只靠语言就能成立
- “引导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 每个人都想谈论自己
- 为何倾诉烦恼能让人心情舒畅
- 营造一种“能让人安心倾诉”的气氛
- 线上交流的重点在“一开始”
- 怎样才算令人愉快的沟通?
- 如果笃定“线上交流没有效果”,对方也会有所感知
- 辨别对方是否喜欢“帮腔”
- 越优秀的人越谦和
- 面对国民偶像稻垣吾郎先生也不紧张的原因
- 第二章 学会“引导式提问” 准备篇——“引导”始于见面之前
- 线上交流最重要的是“网络环境”
- 在会议开始前做好周全的准备
- 如果让人质疑,沟通就无法深入
- 怎样问出秋元康先生的真心话
- 拼命释放“一定要问出点什么”的信号
- 引出真心话靠的不是计谋或心理战术,而是共鸣
- 请教乃一时之羞,不问乃一生之耻
- 引导过程中最有利的武器是“向对方展示事前调查的努力”
- 做笔记的重要性
- 从“爆笑问题”组合成员太田光先生口中问出答案的秘诀
- 适用于所有人的“撒手锏”问题并不存在
- 面对性格强势的交流对象该如何
- 第三章 学会“引导式提问”实践篇 Part 1——“引导式沟通”开始于“对目标的说明”
- 破冰行为是否必要
- 为了保证沟通的顺畅,应当“留足时间”
- 让对方看出你对时间有合理的安排
- 为什么因戴口罩而不做表情管理的人越来越多
- 无论面对面还是线上交流,都要吐字清楚、声音洪亮
- 注意非言语信息的准确传达
- 与客户平等沟通的两个心得
- 对沟通的全盘了解能有效提高沟通效率
- 需要高度警惕的问题
- 第四章 学会“引导式提问”实践篇 Part 2——掌握足以左右“引导能力”的提问技巧
- 即兴引导的困难之处
- 提问太多反而无法引导出有意义的答案
- 突然提出复杂的问题,对话会很难推进
- 过于具体的问题太多,对话就无法展开
- 如何减轻“提问方”与“被提问方”之间的对立感
- 视线落在对方两眼之间
- 如果对方话太多,或说了很多无意义的内容怎么办
- 挖掘问题的诀窍
- 想不出问题时,就重复对方说过的内容
- 第五章 学会“引导式提问” 应用篇——想最大程度地引出对方的真心话,需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提问”变成“诘问”的方法
- 从谈论自己开始提问也是好办法
- 对方的回答里必然藏着提问的线索
- 下属的引导能力,上司的引导能力
- 被采访者不止一人,如何引出对话
- 如何处理难以回答的问题、消极的话题
- 提问方不能喧宾夺主
- 对福山雅治先生、役所广司先生有效的“引导式提问”
- “抛开工作”也有利于引出有意义的答案
- 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引出有意义的对话
- 营造出“真高兴能与你聊天”的氛围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