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尊享版)_【美】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

内容节选

第9章变革 即使是大山也要去撼动 我相信,一提到“变革”,很多人就感到坐立不安、呼吸急促。那是因为十多年以来,这个话题已经造就了一个咨询产业,它所有的卖点仿佛都是这样一句话:要么变革,要么灭亡。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 变革是商业生活中一个绝对关键的部分。你确实需要变革,而且最好是在不得不变革之前进行。 你所听到的关于变革的阻力也是真实存在的。 当老板宣布发起变革之后,大家都很厌恶。他们跑回自己的格子间,疯狂地互相发送电子邮件,诉说这个运动将要毁灭一切的理由。 坦白地说,大多数人厌恶变革的原因在于,他们发现某种自己心爱的东西将会消失。伦敦的《泰晤士报》版式变得活泼之后,那里的编辑告诉我,他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质问他,作为西方文明的终结者,感觉怎么样。 人们喜爱熟悉感和程式,养成了依赖性。这种现象完全是根深蒂固的,只能归结于人类的本性。 但是,把一种行为归结为人性,并不等于你一定会被它所控制。是的,要想成功地实现变革,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要撼动大山。不过,推动变革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振奋和奖励,特别是在你开始看到结果之后。 在GE工作的那些年,我们总是处在连续不断的变革状态中。今天的大多数公司也同样如此。如果你想在商业游戏中继续玩下去,想要“赢”,就必须拥抱变革。 也就是说,我认为变革不是一种过渡状态。在我参加的各种讨论会上,人们对于变革的关注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经常问我:“我的公司必须进行变革。但如果每个人都希望周围的一切照旧,我又怎样才能让他们投入到变革之中呢?”提问的人通常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失望情绪。 通常,我的第一反应是反问。“你们真的是自己组织里唯一认为需要变革的人吗?”我问道,“如果是,而你们自己又不具有某种权威,那就把自己的议案提出来。如果你的建议没有得到任何响应,那就要么接受现实,要么离开。” 但是,如果情况不是那么极端,而是你有权力推进一些事情,同时还有少数支持自己的人,那你就可以有所作为。 接下来,你需要遵照以下4条准则:1. 在每一次发动变革时,确立一个清晰的目的或指标。为变革而变革的做法是愚蠢的,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2. 招募和提拔忠诚的追随者,以及能适应变革的人。 3. 清理并剔除反对者,即使他们有不错的业绩也在所不惜。 4. 利用意外的机会。 如果公司的领导者能满怀激情地执行这些准则,给每个全力支持的人提供奖励,那么对变革的任何干扰最终都会消失。变革会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成为规范,到那个时候,大山就会移动。 我见证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它并没有地球爆炸那样可怕。 下面我将对这4条准则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准则1 在每一次发动变革时,确立一个清晰的目的或指标。为变革而变革的做法是愚蠢的,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如果公司完全把变革当成宣传游戏,追赶每一种新出现的管理时尚,那会是一种灾难,是变革过度!有些大公司在变革时,会同时启动10种不同的改革计划,有8个不同的努力方向。这种蜻蜓点水似的变革永远不会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只会让大多数雇员在工作时感到非常忙乱和无序。 事实上,变革应当是一个相对有序的过程。 要想这样,人们就必须明白——记在脑中,挂在心上——为什么变革是必要的,变革会把他们带向何方。 当然,在问题明显暴露的时候,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天下大乱的时候,又如收入大幅度减少,竞争对手降价20%,一种新的产品出现了并从根本上威胁着你的市场地位。如果有媒体撰写了关于你们企业的文章,预言你们即将崩溃,变革的推动也要变得容易许多——也许这是你唯一一次对那家讨厌的媒体产生好感的时刻!许多著名大公司成功的变革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例如通用汽车、IBM和施乐等。 当全世界都知道你面临的问题时,支持你的力量将占主导地位。 但有时候,变革所需要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奇思异想。 竞争的威胁似乎才仅仅露出一点苗头,危险或许并不真实……或许是在敲响你的公司走向灭亡的丧钟。你并不知道答案——尽管如此,你却不得不有所反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最需要获得的武器,便是证明变革必要性的大量数据,以及与其他人的充分交流。 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GE的家电设备业务就面临这种情况。在那些年,家电和照明设备是公司的支柱——我的前两任董事长和几名副董事长都是从这些业务领域出来的。该业务的每个人也都确信,GE是家电设备行业的领导者,而且可以永远保持自己的地位。 1978年,我被任命为消费品事业部的负责人,我发现家电设备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滑坡了好几年,利润减少得更快。在我这样的局外人看来,这种状况令人惊恐,同电视机和汽车行业的情况非常相似:日本企业提供了大批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疯狂抢占市场,臃肿的美国公司却只能袖手旁观。 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总部,我把自己的意见向该业务部门的经理们做了宣讲。这个地方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家伙”,自然也有庞大的管理费用,......

  1. 信息
  2. 编者的话
  3. 前言 “每天都有一个新问题”
  4. 第一部分 基础篇
  5. 第1章 使命和价值观
  6. 第2章 坦诚
  7. 第3章 考评
  8. 第4章 发言权和尊严
  9. 第二部分 公司如何才能赢
  10. 第5章 领导力
  11. 第6章 招聘
  12. 第7章 人员管理
  13. 第8章 “分手”
  14. 第9章 变革
  15. 第10章 危机管理
  16. 第三部分 如何赢得竞争
  17. 第11章 战略
  18. 第12章 预算
  19. 第13章 有机的成长
  20. 第14章 企业并购
  21. 第15章 六西格玛
  22. 第四部分 个人职业生涯如何才能赢
  23. 第16章 合适的工作
  24. 第17章 晋升
  25. 第18章 糟糕的老板
  26. 第19章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27. 第五部分 有关赢的其他问题
  28. 第20章 问题无处不在
  29.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