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案例分析(第2辑)(第2版)_王伟 主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王伟 主编
内容节选
案例十二难以抗拒的网络 一、案例背景描述 小腾,男,14岁,未婚。首次来诊时,由其父母强制带来医院,表现出躁、闹、不安、紧张。小腾称自己今天是被家长骗过来的。在家整天沉溺在虚拟的世界里,上网不分昼夜;经常跑到网吧通宵,平时每天上网6~10小时。生活没有规律,通宵上网,白天睡觉;厌学、逃学,结交只会玩游戏的朋友。漠视亲情,仇视父母,撒谎,为上网玩游戏欺骗父母,不和父母沟通,脾气暴躁。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让他上学是耽误他。平日小腾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你们给我等着,出去后我要杀了你们。”这是小腾得知父母未经他同意而带其来住院治疗时所说的话。经过与小腾及其家人近1小时的沟通基本了解来访者目前存在的问题。 主诉 沉迷网络、厌学2年余,加重7天。 病情经过 小腾于2年前在同学诱带下开始上网玩网络游戏,并常常与游戏伙伴在QQ平台上聊天。开始只是偶尔接触,尚能按时上课,学习成绩能保持在班级前十名,后来逐渐沉迷于游戏之中,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学校纪律,不听老师劝说,甚至当老师劝说时小腾表现得极不耐烦,破口大骂。最终学习成绩下滑,学习成绩由班级前十名下降至二十七名,以致渐渐自暴自弃,不愿意再继续上学,想去网吧做网吧管理员,因为这样可以免费上网。上学期间小腾每天上网时间长达2~3个小时,双休日则长达每天10余小时。最近2个月弃学在家,玩网络游戏时间每天长达10余小时,凌晨2点多入睡,白天午后起床,饮食起居极不规律,身体日渐瘦弱。父母劝说则打骂父母,如果网络出现故障而导致不能继续上网玩网络游戏,小腾就会心烦、发脾气,摔砸家具。在家不与父母沟通交流,情感淡漠。在外未经任何诊治,因其难以管教,被父母强行送入本院治疗。 精神状态 由其家人陪同步入病室,外貌与实际年龄相符,衣着欠整洁,更衣欠合作。入院后举止欠恰当,态度极生硬,接触较被动。对检查、治疗、护理欠合作。生活能自理,饮食一般。意识清,精神活动连续完整,与周围环境接触密切。时间、地点、人物及自我定向均正确。无感觉增强或抑制。未引出错视、错听等错觉,未引出幻视、幻听等幻觉,未引出内感性不适等感知综合障碍。语量、语速适中,思维联想正常。未引出关系、被害妄想及其他妄想症状。无象征性思维及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被动注意力均无明显增强或减退。无记忆增强,瞬时记忆、近记忆及远记忆力均无明显减退。无遗忘、错构及虚构。计算力、理解力、分析概括能力及一般常识掌握均符合其所受教育水平。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稍不顺其意则大发脾气,骂其父母。情感反应鲜明,其情感活动与周围环境相统一。无情感倒错。意志活动病理性增强,无进取心。无意向倒错及奇特行为。不承认有病,对病态表现无认识批判能力,无自知力。 个人史 2000年12月20日生于个体经商家庭,有一个姐姐,小腾出生时其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良好,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及产伤,幼年期生长发育良好,智力与同龄儿童相比较无明显差异,6岁入学,学习成绩较好,现系初一学生,未婚。平素外向活泼,但偏固执倔强。无烟酒及其他不良嗜好,无重大精神刺激。 网络成瘾发展史 小腾12岁开始就接触网络,因为深陷游戏,无法自拔,使自己人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偏离了人生正确的方向,在本该学习的年龄阶段却做了许多和学习无关的事。小腾第一次去网吧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完成假期作业后,与同学在一起玩耍,有同学提议去“娱乐驿站”吧,看着同学们都去了,自己也就去了,到了那里才发现原来是个卖游戏软件的地方,而且还是一个家庭式的网吧。小腾站在那里看着同学在玩,看到那些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画面很是喜欢,当然自己也不敢去碰,因为如果自己在外面上网一旦被父母知道了是要被责罚的,所以只是单纯的喜欢,并没有入迷,回家后感觉原来这就是网吧,只要不被父母发现就什么事都没有。平时人格特点外向,导致来访者不喜欢和那些“乖”学生在一起玩,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敢做,只知道学习,所以自己也就经常和一些只会玩游戏的朋友一起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每次均撒谎应付父母,渐渐侥幸心理越来越足,从而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但毕竟还是有节制的。到了初一,上网日趋严重,在网吧办理会员而且中午放学经常不回家,有时甚至去网吧玩一上午。放假在家的时候,骗父母到同学家做作业,继而导致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作业也开始不做了,只知道一心玩游戏,渐渐开始学会了上通宵,经常在QQ上与他人聊天。有时自己也想不再上网,但是每次离开网络游戏后脑海中所想的都是不断地做任务、做副本、升级、杀怪。 二、心理诊断 网络成瘾症。诊断标准参见“案例六 躲进虚拟世界的大男孩”。 小腾的症状符合该疾病诊断标准,故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症。 三、成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少年男性,14岁,因同学介绍渐渐接触网络游戏从而不能自拔,从学校教育环境考虑来访者在青少年时期沉迷于网络有较多的影响因素。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单......
- 信息
- 主编简介
- 前言
- 案例一 爱的魔咒
- 案例二 爱哭的姑娘
- 案例三 不敢见人的女孩
- 案例四 沉默的大多数
- 案例五 充满危险的世界
- 案例六 躲进虚拟世界的大男孩
- 案例七 归来
- 案例八 孩子去哪了?
- 案例九 渴睡
- 案例十 没有欲望的女人
- 案例十一 “苗条”的压力
- 案例十二 难以抗拒的网络
- 案例十三 怕脏的男孩
- 案例十四 伤痕累累的少女
- 案例十五 失控的脾气
- 案例十六 失眠的烦恼
- 案例十七 食物的诱惑
- 案例十八 世界离我好远
- 案例十九 是谁出了错?
- 案例二十 逃学的孩子
- 案例二十一 想停又不敢停的“马达”
- 案例二十二 学会放松
- 案例二十三 寻找心灵的平和
- 案例二十四 与周围人渐行渐远的博士生
- 案例二十五 远离阴霾,沐浴阳光
- 案例二十六 走出泥潭的年轻医生
- 症状索引
- 疗法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