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华为如何实现持续、正确领先_曾志;王程宇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曾志;王程宇
内容节选
三种能力一个底座,构筑技术韧性任正非.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信和校长座谈的讲话——加强与国内大学合作,吸纳全球优秀人才,共同推动中国基础研究.电邮讲话【2018】128号. “我们有一个路径图,技术喇叭口子足够大。当这个技术距离我们实现产业化还有十亿光年,我们可能投资一点点,放个芝麻;距离只有20年了,我们多投入一点,放一个西瓜;距离只有5年了,我们就‘范弗里特弹药量’重点投入,增强对准主航道的作战能力,把钱变成知识。后面还有几万开发人员把知识变成钱,做出好产品。” “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漏斗’管理”一节中提到,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对备选技术及其组合方式的一个不断筛选收敛的漏斗过程。而在分配漏斗过程中的资源方面,研发投入则是反过来的,即“芝麻”、“西瓜”和“范弗里特弹药量”分别对应漏斗的开端、中间和尾端。 在漏斗开端的“芝麻”投入能支撑“技术喇叭口”的扩张,更多地捕捉新技术和组件,从而确保不漏掉潜在的关键技术。在中间的“西瓜”投入则确保备选技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这一阶段多个“西瓜”的投入会促进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的持续探索,加速漏斗的收敛。在漏斗尾端的“范弗里特弹药量”重点投入,则是确保能够在主航道明确的方向上,消除技术路径上的不确定性,实现实质的技术突破,完成“把钱变成知识”的完整过程。 为了能够更好地匹配技术创新的漏斗型管理并构筑技术韧性,研发组织需要面向漏斗的三个不同阶段,强化三种能力:开端的开放创新能力、中间的技术研究能力、尾端的技术工程能力。 与此同时,研发组织在技术创新的全流程中,要始终坚持“把钱变成知识”的过程,持续地将不同技术创新阶段沉淀下来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储备。而长期来说,这些技术储备会成为支撑开放创新、技术研究和技术工程三种能力的基础底座。 开放创新能力 ——扩大漏斗开端,捕捉关键技术与资源 既然技术的本质是用创新的方式来组合现有技术或组件,那么技术的创新就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从这一角度,技术创新可以看作在现有技术体系上的迭代式演进。那么如何迭代创新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呢?任正非.在全球能力布局汇报会上的讲话——开放创新,吸纳全球人才,构建“为我所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全球能力布局.电邮讲话【2017】105号. “开放创新,不盲目追求‘为我所有’,要构建‘为我所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能力组合。……在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技术能力上,重在为我所用,但在关键控制点上要为我所有。在基础技术能力上,侧重为我所用,但在核心技术上要为我所有。在基础理论能力上,做到为我所知、为我所用就可以了。” 开放创新的能力组合如图4—1所示。 图4—1 开放创新的能力组合 例如,在产品硬件的实现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体现就是华为无线主力团队主要聚焦在芯片、关键器件和核心算法等“为我所有”的技术上,而硬件体系的其他非核心部分更多的是遵从“为我所知”和“为我所用”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寻找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以外购器件和物料的方式集成到无线基站中。 “为我所有”的优势是对核心技术、组件以及关键控制点的深度感知和掌握,可以更好地进行技术适配和定制,技术或组件之间的协同优势最终可以带来更好的性能和更精准的节奏把控。“为我所知”和“为我所用”的优势在于,使得基础理论认知、技术或组件获取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同时,其还可以规避一定的技术研究和工程的成本及风险,避免研发资产过重。但开放与合作的外部获取方式也有一些风险要素需要严格把控,比如供应商的产品性能、协同进度、成本控制等。 开放交流,实现先进理论“为我所知” 在“为我所知”的能力构建上,其核心目的是认知最新的基础理论,进而辨别大致的技术发展方向。企业的高层与专家需要走到公司外,与外部科学家开展学术上的沟通,激发思想上的碰撞。 “喝咖啡”就是实现“为我所知”的一种有效方式。华为无线的Fellow和高端专家们通过“喝咖啡”的方式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坦诚地沟通交流,分享华为的理解,也理解科学家们的最新基础研究成果,共同碰撞出对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的新认知。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奋斗.2016. “华为过去是一个封闭的人才金字塔结构,我们已炸开金字塔尖,开放地吸取‘宇宙’能量,加强与全世界科学家的对话与合作,支持同方向科学家的研究,积极地参加各种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各种学术讨论,多与能人喝喝咖啡,从思想的火花中,感知发展方向。有了巨大势能的积累、释放,才有厚积薄发。” 任正非.在法国研究所座谈交流纪要.2017. 开放交流“为我所知”是开放而包容的,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例如,在与Polar码的发明人阿里坎教授的合作研究中,华为是无条件支持的。阿里坎教授的研究是完全独立的,华为不会要求他研究什么或告诉他该怎么做,也不会索取......
- 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纵深战略框架——一种活的新战略思维
- 前言
- 第1章 企业不易,暗合纵深
- 大机遇、大挑战面前,更需战略指引
- 风口不是成功的可靠保证
- 圣无线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 理解纵深框架之前的基础认知
- 企业纵深战略框架的定义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2章 客户与市场层面——成为客户首选,市场结构领先
- 华为无线的客户与市场发展历程
- 以客户为中心是生存的基础
- 客户价值最大化,成为客户首选
- 结构性领先才算拥有市场格局
- 建立信任,打通客户价值与市场获取
- 三要素在不同阶段的贡献与收益
- 强化客户层面辐射力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3章 产品与服务层面——核心产品竞争力领先,产品组合协同竞争力领先
- 一路狂奔,竞争力持续领先
- 华为无线产品发展历程
- 强度:核心产品竞争力正确地领先
- 韧性:强化四种能力,无惧挑战
- 协同的系列产品与服务,“1+1>2”
- 发挥中间层作用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4章 技术与资源层面
- 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漏斗”管理
- 从产品技术跟随者到前瞻技术引领者
- 做到深层次的多点技术领先
- 三种能力一个底座,构筑技术韧性
- 技术对其他各层都有强大的支撑力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5章 产业与生态层面
- 产业与生态的本质就是“抱团取暖”
- 华为无线从产业新进入者到生态构建者,仍在路上
- 强度:由内及外,构建产业与生态领导力
- 韧性:打通各层,让生态伙伴相信未来
- 弱者也可以力争局部主导产业
- 产业与生态对其他层面的反哺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6章 多层自激的正循环——形成持续强化系统的势能
- 桁架与势能
- 三种力量形成桁架与正循环
- 构建多层深度正循环就是构建成长力与自愈力
- 圣无线的循环变迁史
- 几种常见的循环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7章 实际应用纵深
- 纵深战略在防守中的应用
- 纵深战略在进攻中的应用
- 纵深战略在不同阶段中的应用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8章 常见纵深结构的学习与应用
- 独角兽常见的纵深结构
- 隐形冠军常见的纵深结构
- 行业巨头与领导者的纵深结构
- 不同生态位企业的纵深结构
- 利用纵深框架学习标杆企业
- 对比分析纵深战略布局,找准差异化之路
- 本章小结与自检表
- 第9章 纵深战略框架的误区与使用策略
- 理解误区
- 执行误区
- 不同角色的使用策略